相道觀點
“檢后管理”是體檢機構贏得未來的關鍵
很多人體檢完了就把體檢報告往抽屜里一扔,沒人幫他解讀,自己也看不懂專業的體檢報告,對于后續的健康管理問題就更是無從下手;一般體檢者也常常是“有病醫治,無病安心”,沒有通過體檢積極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;部分醫院及專業體檢機構的工作思路還停留在改善服務環境、提高服務質量和增加體檢項目上,體檢后的健康評價、健康指導及疾病危險因素干預等后續服務仍相對薄弱。
中投顧問發布的一項體檢行業數據顯示,中國每年的體檢人口高達6億,產業規模接近2000億,但是只有不到10%的人群會進行體檢后的健康管理,在歐美等發達國家,這一比例為70%。另一方面,高血壓、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卻逐年上升,中國慢性疾病數據統計顯示,腫瘤患者每年新增480萬,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每年新增2.9億,三高人群每年新增3.6億,這些都是健康管理的重點領域。本次疫情讓人們對健康管理和疾病早篩有了更深刻的認知,某種程度上加快了市場教育,疫情后健康管理行業將持續爆發新的增長活力。
然而體檢機構檢后管理發展緩慢,也存在一些難題,比如:難以建立并維護個人健康檔案,體檢報告只有評估結果、缺乏個性化指導,缺乏跟蹤管理、缺乏綠色就醫通道,缺乏信息化管理工具等。因此,各體檢機構可圍繞這些方面的需求來完善檢后健康管理。
以慈銘體檢名下的記健康為例,其通過將各類體檢數據及生命體征指標進行整合,建立完整的健康檔案,利用大數據挖掘與應用對用戶進行疾病風險評估,同時運用人工智能技術,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精準健康管理及后續醫療服務。
體檢機構已累積的數億健康檔案和數據,配以優勢資源,推動健康管理行業從規模流量型向以數據驅動的精細化管理型轉變:可通過多種方式對用戶進行分群分類,同時實現多通道精準觸達用戶,幫助進行用戶生命周期管理,實現精準營銷。
5G時代來臨,可穿戴設備應用將更加廣泛,“數字患者”概念形成,健康管理逐步走向精細化。精準疾病風險、慢病動態管理、急救監控將成為重點發力方向。醫療AI是另一個重點發力方向。治療診斷AI以醫院為數據的主要提供方,在過去兩年得以大力發展,而預防級別AI則由于數據分散而未形成規模,體檢機構將成為最重要的、也是最大的健康數據來源??赏ㄟ^全端數據接入,跨屏打通數據,同時貫穿用戶運營中各個環節的10+個分析模型,解決這一難題,助力行業逐步走向精細化管理。
對于檢后管理的更多建議:注重檢前咨詢服務,科學設置體檢套餐,維護行業口碑,做大“蛋糕”,共享紅利;重視體檢報告解讀,優質服務是非公體檢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;布局檢后健康管理,“體檢+健康管理”市場規模超萬億,現階段布局將搶占先手優勢;人工智能解讀醫學影像發展空間大,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對于體檢行業有重大助益;拓寬體檢服務邊界,延伸至家庭檢測,將大幅提高體檢行業市場規模;進行體檢科普,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及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,C端市場潛力巨大;對單位團體體檢,可就發現的問題進行統計形成百分比,然后對該單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相應的健康講座,以提高預防意識。
體檢的根本在于“檢”后的管理,否則體檢的意義就沒有了。換句話說,體檢機構能否贏得未來,就是看有沒有“檢”后的管理及“檢”后管理做得好不好!